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始终坚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持续加强校企合作,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构建“车间即课堂、工程师即导师”的育人模式,学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教学链与生产线无缝衔接,并率先布局国内首个县域中职海外培训基地,以“双元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培养高适配性的技能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超98%,已经成为长三角制造业的“人才蓄水池”。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的机器人实训中心,配有六轴机械臂,能够以±0.02毫米精度复刻新能源汽车电池组的智能化产线。课程设计始终对标企业需求,通过虚实结合的“仿真-实操-验收”三段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机器人本体装调、系统集成等硬技能,还积累了产线优化、故障诊断等实战经验。
这种沉浸式培养模式成效显著——2023年,学生潘博熙参与的智能仓储优化项目,使永钢集团分拣效率提升15%,相关技术已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核心技能,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这种沉浸式培养模式成效显著——2023年,学生潘博熙参与的智能仓储优化项目,使永钢集团分拣效率提升15%,相关技术已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掌握了核心技能,还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随着“中国智造”走向世界,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的产教融合模式也在同步走向国际化。学校与攀华集团合作,在菲律宾建立了海外培训基地。目前,30名当地技术工人正在基地内,通过AR眼镜学习智能设备维保技术。学校还通过中英双语教材、实景化教学系统以及云端技术支援,构建起一套跨国技能培训的“铁三角”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当地工人的技能水平,也为“中国智造”在海外的落地提供了人才支撑。
作为地方“4+4产业链”的核心赋能者,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牵头组建了化工和高端装备两大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200余家单位共建技术攻关平台。近五年来,学校累计完成37项企业技改项目,为区域降本超千万元,直接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学校学生累计斩获78枚金牌,不仅让学校成为“金牌摇篮”,更使获奖学生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数据显示,这些获奖学生的起薪较普通技工高出30%,充分印证了“技能含金量决定市场定价权”的硬道理。通过产教融合与技能培养的双向发力,学校实现了区域经济与学生成长的双赢局面。
下一步,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通过“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把学校打造成辐射长三角的“技能人才母港”,让越来越多的“未来工匠”从这里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