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市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人社县域样板,完成人社领域省级以上重大工作28项,其中全国首创工作7项,3次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相关经验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社、《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
一、创新服务供给,构筑民生保障“数字图景”。一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链”。全省首批完成25家银行办理社保经办业务“就近办”合作网点验收,推进社保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力打造我市“15分钟社保服务圈”。以综合柜员制改革为依托,推动服务大厅和网办业务深度融合,持续完善信息共享和公共查询工作机制,近50项社保业务实现“业务网上办、信息随手查、全程无纸化”,高频事项网办率达90%以上。二是打造智慧就业“生态圈”。启用全国首个“24365零工驿站”,为劳动者提供24小时、365天“不打烊”服务,帮助新业态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创新“人才夜市+直播带岗”招工模式,建成苏州首个智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效能全省领先。全面升级张家港人才网,新增人才测评、云面试等功能模块,搭建“就业帮扶‘微’你办”服务平台,形成“一网通办”的信息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三是按下和谐劳动“快进键”。在全国率先上线“张仲在线”庭审直播平台,实现群众庭审“观摩自由”。建设民生实事项目“智能仲裁院”,运用远程庭审、语音录入等人工智能技术,着力提升调处质效。加快“智慧监察”项目建设,依托劳动关系监测预警维权调度指挥中心、“护薪码”小程序、张家港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双随机派件系统等大数据手段主动排查欠薪线索、加快办理流程,案件处理时间平均缩短30%。
二、整合数据资源,赋能公共服务“数字治理”。一是开展场景应用新探索。发布全国首个工伤预防评价体系,对区镇、行业、企业工伤风险状态进行“智能画像”,实现工伤预防工作可量化、可评价。探索数字人民币社保卡功能叠加,在全国率先实现在线换发第三代社保卡,同时开通数币钱包应用新场景。全省率先举行“云考试”和“零衔接”无纸化考试,推进人事考试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印发《张家港市电子劳动合同适用指引》,拓展电子劳动合同多场景应用。二是运行“一网统管”新模式。全省率先启用电子证照跨部门共享应用系统,推进社保业务、市民卡业务数据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推进企业用工信息采集和预警网络向末端延伸,以“互联网+监管”方式实时掌握用工情况,全市266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实现网格化治理。建成事业人事大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平台,实现全市事业单位在线精细化平时考核全覆盖。三是强化部门联动新机制。成立全国首家实体化运作“调裁审执”劳动保障维权一体化服务中心,由市法院派驻专职调解员入驻中心,构建“协商、调解、仲裁、法援、诉讼、执行”办理全链条。构建社保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风险防控体系,畅通与法院、检察院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定期汇总各项数据,对侵占、欺诈基金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保障本地“带薪服刑”事件零发生。
三、聚焦“第一资源”,激活人才引育“数字引擎”。一是画好“导向线”,推进产才深度融合。发布全国首个企业技能发展科学评价体系,从7个维度客观评价我市重点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为我市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提供路径指引。全省率先实施“技能张家港行动”和企业工匠培育计划,聚焦本市“442”高端产业集群,开展智能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网络安全、互联网营销等工种的项目制培训4617人。近三年新增数字技能人才1736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944人。二是更新“政策包”,贯通人才发展通道。全省创新推出张家港“技能贷”,通过强化金融支持力度,有效促进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支持企业在数字技能方面开展自主评价和项目制培训,瞄准数字技能高端领域,组织技师、高级技师岗位能力研修,重点支持数字经济领域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专项实训基地,累计建成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重点项目14个。三是绘制“热力图”,发布人才需求清单。成立全省首个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校政企工作联盟,为60余所省内外院校与我市128家企业、10115个应用技术人才岗位“牵线搭桥”,定向挖掘数字经济领域类人才项目。《2022-2024年度重点产业紧缺专业人才需求目录》发布数字经济5个细分领域人才需求,进一步助力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引育。定期发布数字技能人才供求信息,提升就业和培训双向匹配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