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急救与运动”,在日常运动过程中,各种关节扭伤时有发生,最常见的关节扭伤是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其次如髋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部位扭伤也比较常见。
一旦发生扭伤很多人会选择自行处理,那么扭伤后应冷敷还是热敷?还应做什么对恢复更有帮助呢?
一、凝血期(可冷敷),冷敷有利于止血和止痛。损伤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皮下小血管破裂,导致出血,这也是我们在扭伤后常常会看到淤青的原因。在这一阶段,采用冷敷可以促进血管的收缩,从而减少出血。同时,冷敷还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反之,如果在这时做了热敷或用了活血化瘀的药酒,小血管反而会扩张,增加出血和疼痛。
二、炎症期,加压包扎减轻肿胀。在受伤早期血管收缩后,随着一些细胞因子的释放,血管反而出现了扩张,各种炎症细胞逐渐向伤处迁移,细胞损伤后释放毒素,血管和细胞的通透性都增加,引起组织肿胀。在这一阶段,受伤处表现为疼痛、发热、发红和肿胀。此时适当加压包扎患处,抬高受伤的肢体,能减轻局部肿胀情况。
三、肉芽形成期(可热敷),热敷要在这时做。肉芽形成期从伤后的第2到3天开始,一般会持续数日。在这个期间,成纤维细胞生成和迁徙到伤处,形成肉芽组织,填充受伤的裂隙,修复组织的胶原纤维合成,新的毛细血管也开始生成。在这个期间,我们就可以开始热敷了。
四、疤痕形成期,长达数月的组织修复。这个阶段,是对上一期的延续,时间可长达数月。各类胶原纤维在这一阶段继续合成,并进行成分的调整和重新排列,从而实现对疤痕的改造。值得注意的是,修复后的组织极少能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和弹性。疤痕处的受力情况往往会影响胶原纤维的成分和排列,受力过多或者制动时间过长,都可能引起胶原纤维的排列异常,影响修复,导致韧带强度和弹力更加无法恢复到原来的程度。
在受伤早期,适当的制动(如使用弹力绷带或护具,甚至石膏固定)不但有利于减轻疼痛、避免损伤加重,还有助于组织的修复;而急性期过后,就可以去掉外力制动措施,以及适当活动,加快胶原纤维的新生和肌肉及关节的恢复。
综上所述,扭伤后现场处理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保护和固定立即停止走动,扶伤员坐下或躺下,用支具、护踝等固定,不揉搓伤处,防止二次损伤。
二、冷敷用毛巾浸冷水或使用冰袋冷敷肿胀处,每次冷敷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三、加压包扎在伤处用厚布垫、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随时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四、抬高抬高患肢,抬到比我们心脏要高的位置,促进活血,抑制水肿。
五、热敷超过72小时后可以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生活中小磕小碰在所难免,切勿轻易相信民间和网络上流传的“偏方”,如果损伤比较重,自己无法处理的请应立即拨打120电话或自行去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