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留芳老人的记忆里,藤编器具曾经深受周边百姓的喜爱,在他十八岁想要学一门手艺的时候,也就自然而然选择了藤编。
顾留芳老人生于1945年,今年已经八十岁了,由于年事已高,也就不太外出,只在自己家里制作一些藤编器具,譬如篮子,匾子之类。他擅长制作的这些家用器具如今很少有人使用,人们买了这些藤编,金沙城中心赌场_澳门金沙官网:的是当成工艺品那样来欣赏。
顾留芳依然记得十八岁那年,他来到恬庄,在藤编店跟随张师傅学手艺。这条名叫恬庄的街道很是繁华,街两边有着各色的店铺,直到今天,也依然是江南地区保存完好的古街之一。人们走在青石板路上,说着吴侬软语,买些生活用品,花费也不多,而藤编店则是人们经常驻足的地方,一群人,围着藤编店,当伙计将藤编制品递到他们手上时,他们会用力压一压边框,看看结实不结实。藤编店的生活气息就是这么的朴实。
只是这样的生活很快便结束了,学了手艺的顾留芳并未继续留在张师傅的店里,他去了生产资料部制作藤编器具。生产资料部这个词如今听起来已经有些陌生,这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部门,对一些与国计民生关系重大的商品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顾留芳在恬庄生产资料部待了十多年,在港口生产资料部待了十多年,两个十多年在他的指尖滑过的同时也让他的藤编技艺变得更为精湛。
不过在顾留芳四十五岁时,生活的变化让他不得不放弃藤编手艺,开始打工生涯,直到七十一岁才正式回家休息。回到家中的顾留芳并未闲着,他重拾起藤编手艺,这项聊以慰余生的技艺也让他重新焕发出活力。
如今的藤编其实已成为一种工艺品,而藤编技艺若是不经过学习,根本无法掌握。顾留芳在家默默编织藤编器具时,并未想过这件事究竟有什么意义。用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描述卖油翁的话来说,“无他,但手熟尔。”藤片在他的指尖绕出了花,在他看来如此稀松平常的一件事,却因为带着岁月的印记,再现出了一种古老的生活方式。
顾留芳说,镇上有小姑娘来看他,看他制作的器具,小姑娘告诉他,这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