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日在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刘东兴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张家港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向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作专题汇报,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紧扣“强富美高”,围绕践行“四大路径”、建设“四个港城”、探索实施“1251”计划,经济社会呈现发展质量更高、生态环境更优、民生获得更强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实现年初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增长6.8%(预计数,下同),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6.7%;
——全口径财政收入610亿元,增长13.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
——进出口总额增长12.5%;
——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高于GDP增速;
——城镇登记失业率1.78%;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完成上级任务。
具体来说,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聚焦转型,高质量发展实力进一步提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效。实施十一项“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工作。完成玻璃去产能684万重量箱,整治淘汰低效产能企业276家。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落实企业降费减负系列政策,兑现市级各项扶持资金超10亿元。新增1家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累计分别达到21家和76家;企业融资规模373亿元。完成“腾笼换凤”土地面积2977亩、“三优三保”拆旧复垦4000亩,获评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三次产业协同发展,新动能加快积蓄。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780亿元、增长6%;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47.5%;工业增加值率达到21.2 %。完成口岸货物吞吐量2.35亿吨、外贸运量5500万吨,实现专业市场成交额4040亿元,国际汽车城启动运营,玖隆物流园获评全国优秀物流园区。5家企业荣登2018年“中国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总数列苏州各市(区)第一;11家企业跻身全国服务业500强,总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新增高标准农田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到35%。
项目投入量质并举。省、苏州和张家港三级重大项目推进顺利,分别完成投资40亿元、117亿元和107亿元;精心组织开展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月”活动,长城宝马光束汽车、加特可变速箱、杜邦中国制造基地、香港信义集团江苏产业基地等项目成功签约;沙钢环保技改、庄信万丰汽车催化剂、华灿光电半导体等项目开工建设;沙钢冷轧硅钢、霍尼韦尔UOP工程研发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
(二)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改革深化多点突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市和保税区行政审批局有序运行。“多证合一”、全程电子化登记新政落地,市政务管理平台、电子证照库建成启用,“3550”改革、“不见面”审批、“证照分离”常态化推进,创新实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审批模式,全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9万户。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凤凰、塘桥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有序实施,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一体化运作。关检业务全面融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全省领先。保税港区获批全省唯一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改革成果深化巩固,村均稳定性收入超1000万元。
载体建设步伐加快。跻身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省级高新区正式获批,获评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再制造基地获批汽车零部件国家级检测中心。江苏冶金技术研究院、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张家港研究院、苏州市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等“十大新型研发机构”集体揭牌,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氢能与先进锂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新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51家、苏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成功举办首届“智汇张家港”全国创业大赛,获批省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复核验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8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2件,科技进步贡献率6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5.8%。张家港基金正式运营,产业资本中心管理基金规模达413亿元,“港城合伙人”累计结对合作108对企业。出台实施“1+3”人才新政,新增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省“双创”和“姑苏”计划人才34名,年销售超千万元人才企业达100家。
(三)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质态进一步优化。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较大修改。沪通铁路、苏南沿江铁路、盐通张铁路项目有序推进。国省道快速化改造按计划实施,建成首条内环型公交专用快速通道,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0%。老旧小区改造更新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逐步推广。完成乡镇老住宅区天然气改造4610户、居民天然气配套1.9万户,完成镇区生活污水纳管7254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136户,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4%。实现国家卫生城市“九连冠”;蝉联中国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5A+县级城市,成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范例城市。
环境治理铁腕攻坚。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清江行动”和长江环境大整治环保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得到有效整改。全年削减非电行业煤炭消费总量142万吨,关停化工企业29家,整治“散乱污”企业6627家。河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完成黑臭河道综合治理89条,疏浚河道775条,建设生态河道53条、美丽河道30条。重点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河流水质达到功能区要求。危险废物安全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生态修复力度加大。深入建设“绿色发展引领区”,投入生态补偿资金1.7亿元。完成2017~2025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通洲沙江心岛生态湿地总体规划。依法取缔无证非法码头125家,实施江堤绿化补种77.4万平方米。加快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发展绿色农业,实行轮作休耕7.98万亩。实施美丽城镇建设项目266个,加快建设3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6个特色田园乡村、97个三星级康居乡村。全市林木覆盖率达19.68%,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0%以上。
(四)坚持文明引领,高质量发展内涵进一步丰富。
文明品牌效应提升。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秦振华同志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我市荣获“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被中宣部确定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重大典型”。沈文荣同志荣获“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县级市首个志愿者学院相继成立,构建形成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完善。成功举办2018长江文化艺术节和市第七届体育运动会。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村民自治国家级试点、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等改革试点扎实开展,建成省级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获评省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违法犯罪警情和刑事发案率连续10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法治满意度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公共事业均衡发展。外国语学校北校区、北庄幼儿园等5所学校建成投运,高职园中专校启动建设,“四点半学校”实现小学全覆盖。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最佳实践奖;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药品采购“两票制”全面落实;市第四人民医院、港城康复医院投入运营。大病困难群众和计生特殊困难家庭签约率达99.3%。有序推进22个民生实事项目,实施216 个民生“微实事”项目,覆盖全市90%的城镇社区。
社会保障提质扩面。新增就业1.7万人,新增社保参保人员6.5万人。全省率先上线运行电子社保卡APP,新增公积金缴存职工 4万人。社会医疗救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落地实施,入选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投入2.38亿元救助困难群众20.3万人次。虚拟养老院入院人数超过3.9万人,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52.4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4.4%。
在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计划执行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个别指标未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发展仍不能充分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对此,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变革调整,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深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我市处于多重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供需关系明显改善,但大宗商品价格预计整体回落。应对“稳中有变”的外部形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2019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
——进出口总额保持相对平稳;
——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9%;
——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及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上级任务。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顺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打造“港城发展升级版”,我市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以高新区、高铁新城、滨江新城重大载体建设放大产城融合效应,加快打造化合物半导体、高性能材料、氢能等新兴产业集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宏观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消费保持增长,投资、出口稳中有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6.5%左右的增幅,有利于增强信心、引导预期,也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相吻合,符合港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导向。但是,中美贸易摩擦存在变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特别是钢铁市场走势将出现一定波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随着我市产业升级深度推进、发展动能加快转换,实体经济根基和支撑更显稳固,结合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成果和经济发展稳步迈入高质量的实绩,并综合考虑国家实施新一轮减税的政策性因素,财政收入延续上年增长态势,规划增幅8%左右。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2018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但整体结构质量逐步向好、降幅不断收窄;根据调研摸排,今年全市工业投资计划实施超亿元项目60个,服务业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从省、苏州及我市的三级重大项目规划情况看,2019年我市将以“招商突破年”为主攻点,整合优化招商选资、招才引智、科技创新等激励政策,更加注重“技改扩”项目、“新引进”项目和“高质量”项目的落地推进,重大项目的引领支撑作用将持续增强。年内,每个季度都将组织重大项目开工投产活动,抓紧实施危旧房改造、安置房建设等项目,继续做好房屋征收工作(详见附表)。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展望未来,我市消费需求具备温和增长的基础和条件。居民就业和收入总体保持稳定的同时,个税改革落地实施。交通、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将有力促进消费潜力的释放。但汽车、住房消费有所降温,传统商贸受电商冲击、“消费外移”以及我市升级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尚未形成主流,居民负债增加较快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3亿元,增长6%左右。
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GDP增速。优化完善富民增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完善因病致贫精准帮扶体系;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坚持民意需求导向,继续创新办理民生“微实事”。随着我市各项民生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控制在2.5%以内,居民收入继续“高于GDP增速”。
6.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9%。新一年随着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持续深化,全市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不断健全,企业创新力度加大,全市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预计增长1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将提高至45件/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有望继续保持增长。
7.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上级任务。过去一年,若剔除沙洲电厂二期项目投运,全市规上能源消费增幅仅为0.32%,远低于往年,处在上级下达的1%的规上工业能耗控制目标以内。鉴于我市工业总能耗约占苏州的1/3、全省的1/10,推动能耗指标的持续下降,是我市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2019年我市仍将继续深入实施“263”专项行动,开展清理整顿沿江环境污染攻坚,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热电企业归并、清洁能源替代和综合利用;高标准建设静脉科技产业园,强化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通过主动攻坚、综合施策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完成上级任务。